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
印象‧比西里岸

去年(2008)7(小暑),我和一群朋友到三仙台「觀光」,興致沖沖地翻過拱橋,踏上「仙島」走一遭,島上有許多不知名的植物恣意生長,海很藍,天空很高,毒辣的陽光逼我們躲回冷氣車,喝著涼水繼續前進下個景點。

來去匆匆的遊人不會注意到,北邊不遠處有個「比西里岸」。在目前的行政區劃上名為「三仙」里的比西里岸(Pi Si Li Ang),在沒有水泥粽子、鐵灰著臉的堤防的年代,這岸其實屬於柔細的沙、會跑上仙島玩耍的山羊,以及傳說祖先是從海上來的Pancah(目前官方稱他們為「阿美族」)

從三仙里的家門口,就可以看到三仙台。這條高八公尺多、長七百多公尺的堤防,是台東縣海岸線最早出現的堤防...

 200955(立夏),夜晚,比西里岸的堤防邊,傳出陣陣Paw Paw(浮球)鼓聲。ET組員們帶著我來到部落資訊站,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及理事公,正陪伴孩子們練習兩天後要到成功鎮上公開表演的曲目。夜深了,理事公在親手設計的漂流木平台上準備宵夜,他邊煮麵邊說「孩子們願意花時間練習傳統的歌舞,很辛苦,我們要和他們站在一起。」

準備宵夜中的理事長夫婦 

這是風向開始轉動的季節(協會門口的老舊路燈也在轉動),社區發展協會想從守護社區的青少年開始,進而凝聚改變部落的力量。部落的年輕人,就像是族人賴以維生的土地一樣,都是生命存續的根基,目前這兩種根基卻都面臨流失的危機:隔天我們上山到信託園區途中,就發現公部門已逐步將溪流水泥化(未來直搗源頭?),我們更在溪中發現被毒死的魚蝦屍體─有人為了取得一次的漁獲,荼毒了整條溪的生命

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,在這片土地上發聲,如同孩子們抱著鼓,練習出自己的節奏呢? ()

比西里岸的人與鼓